MB/s和Mb/s是有區別的。其中大B代表Byte(字節),小b代表bit(比特 或 位)。
1 Kb = 1024 bit
1 KB = 1024 Byte
1 Mb = 1024 Kb
1 MB = 1024 KB
1 Byte = 8 bit
1 MB = 8Mb
1 Mb = 0.125 MB
數據傳輸率的單位一般採用MB/s或Mb/s。
在數據傳輸率上官方數據中(如電信部門)一般採用Mb/s為單位。
而下載軟件(如IE、迅雷、快車)一般採用MB/s為單位。
寬帶最高下載理論值:
1Mb/s = 0.125MB/s = 128KB/s
電信部門說的1M寬帶的M是指Mb/s,下載軟件時的傳輸率是MB/S,也就是1M寬帶下載速度最快128KB/s,再去掉損耗也就是120KB/s左右。按這個說法10M的寬帶最快下載速度是1.25MB/s,100M的寬帶最快下載速度是12.5MB/s。
其實,所謂1M寬頻,其實是指1Mbps(每秒百萬位元)線路速度,而其下載速度計算方式是1 x 1024 / 8 = 128KB/sec(每秒128位元組),但這只是理論上的速度,因為在實際應用上,還要再減去大約25%網絡速率的損耗。
據TMnet Streamyx官方網站披露,除了以太網絡標頭值(Ethernet Header)之外,這些流失因素包括傳輸控制協議標頭值(TCP Header)有5至10%的傳輸消耗,而異步傳輸模式標頭值(ATM Header)則多達15%。
因此:1M寬頻的實際上網速度是1乘以1024和除去8,得出128KB/s再乘75%,等於96KB/s,就是你的1M寬頻網絡的真正速率。
目前我國寬頻上網速度介於512Kbps至2Mbps之間。同樣的道理,在2M或512K也是一樣。512K則是512Kbps(每秒千位元)。以此計算的話,我們可以粗略得出目前寬頻的實際下載速度:
寬頻線路速度 理想下載速度 實際下載速度
2Mbps 256KB/s 192KB/s
1Mbps 128KB/s 96KB/s
512Kbps 64KB/s 48KB/s
一般說來,頻寬越大,下載速度就越快, 但下載速度除受服務供應商因素所影響外,用戶本身所使用操作系統、瀏覽器及電腦配備等因素,亦可影響寬頻速度,其中又以最大傳輸單位(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,MTU)設定錯誤問題最為常見。
別讓Mbps嚇到了你
什麼是512Kbps?2Mbps上網速度有多快?Kbps和Mbps又如何加以區分?
「Mbps」和「Kbps」等字眼經常在媒體出現,儘管很多人知道這些是網絡速度的計算單位,但很少人知道它們之間的差別,以及其實際速率的計算法。
每天翻開報紙或雜誌、扭開電視或收音機,穿插在新聞內容的「Mbps」和「Kbps」常會被錯誤引用。即使是經常採訪資訊工藝新聞的IT記者,也常會對此混淆不清,因而鬧出許多笑話。
例如:明明是1Mbps,被當成1Kbps,又或者把大寫KB/s,當作小寫的Kb/s。這種錯誤就像是跑得快的免子,卻被形容為烏龜一樣滑稽。
每秒千位元或百萬位元
所謂的Mbps其實是指每秒百萬位元(Megabits per second),而Kbps則是每秒千位元(Kilobits per second)
也許你會問:「位元又是什麼?」其實,電腦是以Bit(位元)和Byte(位元組)作為計算單位。bit是「binary digit」的縮寫,它是電腦辨識訊息的最小單位,再上一個更大的單位為位元組(byte)。
由於八個位元一組(8 bits = 1 byte),我們常在電腦打的每一個字體或符號等資料,通常會以位元組的方式來打包。一個位元組代表示一個字符,例如「Q」、「4」或「,」等,都屬於一個位元組。
正如長度計算單位的公尺(Meter,M)和公里(Kilometer,KM)的情況一樣,電腦將位元組的一千倍稱作KB(Kilobyte)。而KB的一千倍為MB(Megabyte)。
當然,一千倍是籠統的說法。由於電腦使用的是二進位系統,準確的倍數計算法是二的十次方,因此1KB相等於1024個位元組。
KB和Kb大小寫意義不同
一般用來上網的數據機及網絡通訊的傳輸速率都是以「bps」為單位,例如14.4Kbps,28.8Kbps,56Kbps,1Mbps及2Mbps等等。
無論用作電腦儲存或網絡速度的計算單位,Kb/s和KB/s英文字母大寫和小寫之意義截然不同,這是許多人常會犯錯的地方。
大寫的B代表位元組(Byte),小寫的b則代表位元(bit),所以MB(Megabyte)是百萬位元組,Mb(megabit)是百萬位元;KB/s是每秒千位元組,而Kbps則是每秒千位元。
網絡速度單位之間關係:
●Kb/s=每秒千位元,用於線路速度。
●KB/s=每秒千位元組,用於下載速度。
●1KB/s = 8Kb/s
●1 Byte(位元組) = 8 bits(位元)
●1 Kb(千位元) = 1024 bit(位元)s
●1 KB(千位元組) = 1024 bytes(位元組)
●1 Mb (百萬位元)= 1024 Kb(位元)
●1 MB(百萬位元組) = 1024 KB(位元組)
MB/s的含義是兆字節每秒,Mbps、Mb/s的含義是兆比特每秒,前者是指每秒傳輸的字節數量,後者是指每秒傳輸的比特位數。二者是完全不同的。 Byte是字節數,bit是位數,在計算機中每八位為一字節,也就是1Byte=8bit,是1:8的對應關係。因此1MB/s等於8Mb/s。因此在在 書寫單位時一定要注意B字母的大小寫,此時B字母的大小真可以稱為失之毫釐,謬以千里。
原文:http://blog.163.com/heavenhades/blog/static/158388692009428681737/
(個人總結一下Mb/s、Mbps的區別)
p = per = /
實在感謝 終於找到一篇這麼棒的文章!
回覆刪除讚喔^^~
回覆刪除淺顯易懂 謝拉~
回覆刪除謝謝您的資訊,希望下次有問題可以再請教您~
回覆刪除很詳細。謝謝!
回覆刪除這是錯誤的,
回覆刪除把速率與記憶單位搞混了!
速率是以十進制進位法在計算地,
即
1KBPS(bps)=1X10X10X10(1乘10的三次方)、
1Mbps(bps)=1KX10X10X10,
無關b(B)的大小寫!
而記憶是以二進制為基礎,
延伸有用四、八與十六進製法,
而1BYTE慣用上是以8BIT為主流(也有曾用16BIT的)算法,
所以換成十進制法是,
1BYTE=8BIT、
1KB=2X8X8X8=1024BYTE(記憶的千單位)、
1MB=2X8X8X8X8X8X8(記憶的百萬單位)、
1GB=2X8的9次方、
1TB=2X8的12次方!
你才錯誤
刪除再詳細的貼一下在對應到這裡的貼文貼的──
回覆刪除小弟要談的,
主要是您把數位系統的記憶與速率單位進位算法搞錯了,
最小的單位是bit沒錯,
至Bit或是Byte其之縮寫用大小實沒什麽重要,
正確上在傳輸速率和記憶容量的進位法不同之故。
傳輸速率──
1. 1BPS(bps、Bps),同記憶體容量相同是為最小單位。
2. 1Kb或1Kbps(BPS),為一乘十的三次方(即千)。
3. 1Mb或1Mbps(BPS),為一乘十的六次方(即百萬),
這在學理上一律是用十進位的表示法,
是Bit reate的一種速度單位,
表示b(B)的寫法用大小寫是沒有關係地,
也就無法混淆了。
記憶體單位(同為位址大小)的表示法──
1. 1bit為最小單位,
以「正或負向邏輯(二向)」言,
可以表達二個信息即ON/OFF或是HI/LOW等(二的一次方),
若是三向的正負邏輯則可以有三個信息,
當在多個位元長度的組合下其信息量就會倍增一個次方出來,
如二位元是二的二次方為四、而二位元的三次方為八等。
2. 1byte=8bit,
這是目前大多習慣用法通用下來的,
因在較古早時即數位系統要突飛猛進的開始階段時,
有以8位元或16位元為長度來傳送或儲存代表的資料的一個位元組,
在一個位元組記錄用16bit下通盤上會浪費很多不用的位元數,
這尤其在I/O傳送上更是浪費,
後就定調用8bit為通用的一個位元組,
而用二個位元組(等於16bit)組成一個Word(字組)來代表會用到的一些較大信息的需求。
3. 1Kbyte=1024byte,
4. 1Mbyte=1024Kbyte等,
都是以8位元(八進制)作進位,
即它門的K(千)是二乘八的三次方、M(百萬)是二乘八的六次方!
5. 再上就是G=二乘八的九次方、T=二乘八的十二個次方。
即記憶容量的單位是以二進制為基礎,
再跟據位元數的大小,
延伸有四進制、八進制與十六進制等等作數位邏輯的直接運算,
是一種數位系統程式位址(Address)與運算位元長短自然相符性而來的規律。
然在記憶體容量買到的實物上,
您可能會聽到遇到足不足額的比較,
是因後來在總量上的表示,
都直接被用通常慣用的十進制來表示,
則十六進制的與十進制的代表在K、M或G之單位上,
在電腦上的規化都是以記憶單位表示法來顯示(註:才不會出差錯!)
則在真正數量上就會看到相差好多好多,
當然有一些是被保留的用途佔掉了的關係。
至於一些傳輸速率頻寛的問題而不管有線或無線,
如LAN(乙太)、WLAN、WIFI、USB (V1、2、3)、GSM、3G、4G(LTE)或STAT之V1(V2、V3)以及IEEE1394和ISDN、ADSL、CABLE與光纖等等,
傳送的頻寬大小都是以速率為單位,
且有相容的向下接合速率標準,
其有最大速率(峰值)問題,
其有恒定與不恒定特性問題,
也有單工、雙工或多工與分時及上、下傳不等特徵問題,
以及資料的封包長度、壓縮或每一層的握手信號再加檢測規格的不同等等的佔用,
或就一個頻寬單享及共享等等,
我要說的屬於PC上的一台為一個設備時獨享、多設備後設備間分享、
共用網路的多為分享(LAN、WLAN、WIFI、GSM、2G、3G、4G),
也有個人到ISP端是獨享(ISDN、ADSL、光纖)等,
出了ISP就是大家分享,
而分享又有優先等候之別,
如CHT的網路型(或稱固接)與非網路型(或稱浮動)等,
這買的若是相同的頻寬用下來可達到的效能是大為不同的。
所以,
就3G或4G(LTE)言,
一個基地台建設的,
就只針對一個區域給用那樣子的一個頻寬供大家用,
人多時多人在平均分享,
只有一個人時有可能就可以獨享,
不過ISP才不會這樣子給您用!
也就是在一秒內或在一個時間裡,
只可取得多少時間來用而已(不會給全時、除在塞車時您我都無法感覺到),
至於台灣的種花(CHT)的ADSL或光纖有保証頻寬是沒有錯的,
但有個附旦就是以當地的線路狀況到所在地的ISP為準,
一但走出了ISP後就無法保證了,
唯買較貴的網路型者可享較高的優先權得到較高的效能。
註:才不會出差錯──
是指有在用組合語言控制微處理器下,PC位址的跳來跳去是要完全由自我掌控的,其位址的保存過來保存過去,跑過去又反回來被中斷再回來等等,該給多大的袋存容量放在哪個位址開始,不曉得進制的算法下,其失控的原因會永遠找不到的。
又在機械語系的不同,還必要針對CPU來一一學習它的指令(語言)與位址的跳法,這是一個可以自主的最低階核心控制,如X86、AMD、ARM、TI或PIC等等都沒有統一的語系。
感謝
回覆刪除謝謝
回覆刪除